探尋滑縣小麥連年豐收的“秘訣”(小麥單產590.7公斤,總產達107.03萬噸)
分類:行業新聞 閱讀:295次 時間:2024-06-21
又是一個豐收年!滑縣農業農村部門測產數據顯示,今年全縣小麥平均單產590.7公斤,總產達107.03萬噸。
多年豐收,今又豐收,全省產糧大縣滑縣小麥連年豐收的“秘訣”是什么?
良種“解鎖”關鍵“密碼”
6月19日,記者來到滑縣留固鎮第三營村的大田,村民張書悅正在利用雙翼式平移自行噴灌機對剛播下不久的玉米澆水。
“千算萬算,不如良種合算。去年我選種了‘滑育麥1號’品種,抗倒又抗病,通過專家實打實測,畝產800.01公斤,高出全縣平均單產200多公斤,品質還非常好。”提起小麥收成,張書悅高興得很。
滑縣糧食連年豐收,良種是關鍵“密碼”。
近年來,該縣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大力實施良種工程,積極開展優質專用新品種研發,建立種子信息數據庫,利用數字技術、物聯網及蟲情監測等農業信息化平臺,加快培育優質高產農作物新品種,繁育了“滑育麥1號”“鄭麥1860”等20多個優良品種,打造種子“芯片”。
同時,該縣廣泛開展縣、鄉、村三級良種示范,依托種子龍頭企業,構建育繁推一體化和產供銷一條龍的良種推廣體系。目前,全縣有小麥良種繁育企業10余家,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100%,建成小麥良種繁育基地面積43萬畝,繁制種產量2.5億公斤,輻射省內外800多個縣(市)。
良田“加持”打牢根基
好田配好種,等于土地多幾壟。這些年,持續推進的高標準農田基礎設施建設讓滑縣農民得到實惠。
高標準農田究竟“高”在哪兒?
“農田建設標準一高,機械化程度就高,科技能力增強,地力提升,農民省工,糧食高產。”滑縣卓越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白學杰解釋,“你看地里的那些‘白格子’‘黃扣子’,那是供電室和機井出水口,旱能澆、澇能排,減少氣象災害影響,我承包的108畝地連年豐收!”白學杰說。
近年來,滑縣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鞏固和提升糧食綜合產能的根本舉措,按照“全縣一盤棋、措施一體化、宜大不宜小”的原則,打破鄉鎮界限規劃建設,同時綜合統籌田間道路、水利灌排、林網防護、電力配套等工程項目,并對其進行合理歸并,使田、路、井、渠、電、林等基礎設施均達到高標準。
目前,全縣已建成高標準農田160萬畝。經測算,項目實施后,滑縣小麥平均畝產由470公斤提高到520公斤。
良法“賦能”硬核支撐
“今年麥子快熟時,俺這刮了一場大風,部分地塊出現少量點、片倒伏現象。農技專家第一時間來指導,咋打藥、打啥藥,給俺講得清清楚楚。”滑縣城關街道賈固村種糧大戶劉保闖說,他按照專家建議立刻對小麥進行“干預”,最終獲得畝產650公斤的好收成。
“你瞅這麥粒,多大多飽!”從糧倉捧起一把金黃色的小麥,劉保闖感嘆:“種地還是得講究方法!”
近年來,滑縣持續推行“專家組+試驗示范基地+農技人員+科技示范戶+輻射帶動戶”模式,設立院士專家工作站,組建專家服務團及縣級專家技術組,培育提升526名農技推廣聯絡員和1000名農業科技示范戶的業務素質,形成縣、鄉、村三級農技推廣服務網絡,為糧食穩產增產提供強有力的技術保障。
眼下,旱情緩解,玉米“露頭”,播良種、有良田、用良法,秋糧豐產豐收,滑縣底氣仍足。
來源:大河網-河南日報
相關信息
- 江西:把高標準農田建好,更要管好(“科技+保險”為管護賦能) [2024-06-14]
- 堅決打贏抗旱保供水硬仗(全力保障灌區農作物時令灌溉用水) [2024-06-18]
- 安徽涇縣: 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 為推動實現鄉村振興注入生機與活力 [2024-06-03]
- 探訪鄉村產業振興的“寶雞實踐”(“八百里秦川”盡頭的高產麥田) [2024-06-20]
- 種子低溫低濕儲藏柜——智能數控,為農業“芯片”保駕護航 [2023-12-06]
- 青島夏糧收獲全面完成,已完成夏播作物313萬畝,進度達84.7% [2024-06-25]
- 靈武市開工17個“四水四定”重點項目(精心謀劃高效節水灌溉) [2024-06-13]
- “三產”融合“幸福灣”(舒城縣出名的農業強村) [2024-07-15]